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www.txbyjgh.com/axhd/m/3094.html“做人真难啊!”这是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面对的问题。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已在《道德经》中为世人解开这个难题。生活嘛,无非三种状态:平淡、得意、失意。平淡时,要懂得知足。得意时,要懂得知止。失意时,要懂得知常。学会这三点,做人这门学问也够火候了。1知足的人,富有而喜乐知足,知足,知道满足,这个通俗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常常还未来得及感受拥有的,便急忙赶着去追逐下一个。永远得不到满足,一直在索取,直到精疲力尽、得不偿失,却已追悔莫及。还记得《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吗?渔夫捕到了一条有魔法的比目鱼,好心地将它送回大海。比目鱼出于感恩,答应满足渔夫妻子的愿望。一开始,她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得到后,她马上就提出要一栋别墅,实现后,她又要一座宫殿,住进去后又想当皇后,当了皇后就想着要比目鱼做她的奴仆。最后,渔夫和他的妻子又住回了原先的破农舍。正如《菜根谭》里说到的:“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貂,编民不让王公。”贪婪的人,得到金银时还抱怨得不到美玉,被封为公爵时还抱怨没有封上公侯。这样的权贵之家,却甘愿沦为乞丐。知足的人,吃粗食野菜也觉得味道鲜美,穿粗布棉袍也觉得温暖。他们虽然身为平民,却过得比王公贵族还要自在富足。佛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古话有言:“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富在内心的丰盈,富在精神的饱满,富在情感的丰富。明朝时,有个家境很贫困的人,名叫胡九韶。他又教书又下地耕作,也只能让一家老小的生活刚好过得去。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黄昏时,到家门口焚香并叩拜上天,感谢赐福。妻子笑他说:“我们的生活这般清苦,怎么谈得上福?”胡九韶认真地说:“一来我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无战争之祸;二来庆幸我们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不会挨饿受冻;三来庆幸家中无病人、无人犯罪入狱。这难道不是福吗?”人生在世,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人生最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而知足的人,往往最懂得珍惜这些细微而无价的幸福。“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林语堂的一番话,点出了幸福生活的真谛:知足的人,更能感受到细节和简单事物带来的美好,快乐也因此更长久。2知止的人,智慧而强大老子告诫世人,只有知道停止,才能复归于淳朴和简单,才能收获内心的清静,才能不忘初心。懂得知止的人,是智者,也是强者。心中常有一把秤,知道自己该往何处走,需要有过人的远见,此为智。能在各种利诱之下,及时制止自己膨胀的心,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力,此为强。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被封为上将军。在羡煞旁人的荣华富贵面前,他却选择辞官云游四海,治产经商,成为“一代商圣”,过得逍遥自在。而另一个救国功臣文种,结局却是被赐死。无独有偶。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后,天下初定,他便托病隐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而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范蠡和张良都是因为懂得“知止”,方得以保全性命。“华人首富”李嘉诚,曾把“知止”二字挂在办公室中警示和鞭策自己。他停止的是“己之不能行”,即克制住自己带有危险性和毁坏声誉的每一种行为,警示自己切勿因利益熏心而误入歧途。这也是他事业常青的秘诀所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不知止”从高峰跌入低谷的人,还少吗?曾经掀起的“炒股热”,就有不少人跟风进入股市,看不透市场行情,蒙头就把所有积蓄往里投。尝到甜头后不知及时停止,继续加大投资。不料行情突然急转直下,一路跌停时又舍不得及时收手,越亏越多。总想贪婪地占尽天下大小之利,甚至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最后往往得到的是一败涂地的下场。知止,既是一种强大的定力,也是一种高级的自律,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3知常的人,洒脱而自由“常”,大到自然法则,小到人生常态。什么是人生常态?是歌词里唱到的,“人生可比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是台湾著名主持人沈玉琳说的,“人生不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嘛。”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活一世,不如意时,要知道这便是人生常态,然后泰然处之。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一待就是23年。别人感叹他仕途凄惨,他却深知人生的常态便是起起落落。于是干脆心怀天地美景,活得洒脱自在,成就了自己的“诗豪”之名。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时,遇到了一个势利的知县,故意把他安排到一个临近江边的荒芜之地住下。刘禹锡不恼不怒,挥笔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到门上,意思是“这地挺好的,有江景,又有白帆,特别适合静思。”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让他去另一个更偏僻的地方,房间还小了一半。刘禹锡看到附近的德胜河杨柳依依,触景生情又写下了“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怡然自得的样子,又再次派人将他调到城中一间斗室之中: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可刘禹锡依旧不急不躁,还一气呵成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知道了人生“有喜有忧,有起有落”的常态,便能在逆境时站在更高的角度,让那颗开始怨天尤人的心从牢笼里释放出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知常,是懂得顺其自然,是享受洒脱的清欢,更是放飞心灵的自由。在生命的旅程中,每一段路,都有不同的领悟,都不是白走的路。如果你刚好处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那就知足吧,好好享受平淡悠然的寻常日子;如果你正处于春风得意时,那就知止吧,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形,适可而止;如果你刚好处于低谷期,那就知常吧,好事坏事,终成往事,安然前行。文
由师父曰原创图
网络,侵删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有迷惘?有问题?生烦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