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杰平
原标题:《乌镇两题》来源:《品读》年第10期乌镇一夜常回望一个地方,这就是离重庆千里之外的乌镇。乌镇于我,既不是家乡,也不是求学或工作过的旧地,更不是在那里有过缠绵悱恻的故事。但我就一直都想着,总想一有机会,就回到那里看看。我是喜欢水的,尤好山间溪流和千回百转的小河,所以,我很羡慕那些临水而居的人,所处环境,既有原生态的意味,又有现代化的各项生活功能。乌镇就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哪怕是发呆,呆得都很认真和舒适。去过乌镇多次,一般会小住二三天,最长住了一周。这次到乌镇属于临时起意,恰逢周末,脑子里就动了周六到乌镇住一晚,周日再返上海的念头。生活就应该这样:工作不是全部,要学会找各种理由放松自己。到乌镇肯定住民宿,不然去了也白去。从重庆出发前,我就在网上预订了东栅的民宿,推门进去,大床房,泡枕头、圆木桶洗浴;打开雕花的窗,对岸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前行人如织,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伫立窗前,垂柳依依,涟漪轻起,时不时就有一条乌篷船,载着不同肤色的游客从我窗旁划过。船家们前倾后扬的摇橹动作倒也潇洒,有点类似川渝两地农民在自己院坝上打谷子,虽都是劳动,但我觉得前者安逸些,能收到现钱不说,还能接触到各国人民。据我的美女同事讲,乌镇的船家都会说些英语。水是乌镇的魂。喜欢她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的灵动和婉约。尤其是冬日早晨,袅袅升起的或浓郁或轻扬的雾景,以及夏日晚间,被夕阳映照的拱桥和桥下金币样散开的波光。在这样的场景里,杨柳、雨滴、弄堂、青石板、乌篷船和撑伞而行的人,仿佛一帧定格的意象,又有辽阔的流淌。在乌镇,河水是比弄堂更亮的路。乌镇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河运历来发达,但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