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千古奇诗两相思宋李禺

两相思宋·李禺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李禺写的这首《两相思》,顺读是夫忆妻,倒读则是妻忆夫,读起来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顺读倒读,作者的身份、语气、居地等亦随之变化,感情均含蓄蕴藉,真切深沉。

宋朝的李禺作为一位诗人,名不见经传,知道他的人很少很少,知道他诗歌的人更少,文学史册上没有他的一笔,他留下的诗句名句更少,但他写的这首回文诗《两相思》确是一首千古奇诗。他的写作技巧,诗中的音韵,诗中的情感,诗中的情景,荡人心怀,沁人肺腑。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爱不释手。

思念妻儿

把眼望得都干涩了,但只见山遥水远,身边人来人往,可曾见到几多知心人?壶中已空,怕难再斟出一杯酒,提笔对笺,却难和出半首离别诗。路途遥遥,西出阳关的人已经和爱妻离别很久很久了,想给心上人报一声平安,却没有传书的鸿雁,书信也迟迟寄不出去。长夜里独守孤灯是多么的寂寥?我作为夫君和父亲既思念爱妻又思念儿女。

思念夫君

儿女思念父亲啊我思念夫君,长夜寂寥我在家中独守孤灯。迟回的鸿雁也没带回你的音信,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了,感觉就像我们是分隔在阴阳两途。想和一首思念的诗却无从下笔,拿起杯子想斟一杯酒又怕酒壶空了。知心的人儿啊,你几时归来,山高水远我只能把泪眼望穿。

《赏花》由来

——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广东高州市观山寺

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湖北咸丰县

有一首《万柳堤即景》

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清代诗人

李旸《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明末浙江才女

吴绛雪作《四时山水诗》,

诗云:

春景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27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