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等待多日的丰子恺先生的书,如获珍宝,想一口气读完的心。这套书共五册,揭去透明封书皮,从上向下抽了最上面的一本,本想先预览一遍。正要翻动的手停了下来。自觉的拿着 本开始品读,其它的留个悬念放在了枕头边,临入睡的时候我还在想搂着书睡觉,书中的内容会不会托梦给我,我对自己一笑,这天真的想法不时地就从脑子蹦出来。
封面是一个徒步前行的僧人正在前行的背影,我想这也就是丰子恺先生理解的人生吧。“对人生 的态度,就是质朴的珍重”。这一行特别加深的黑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内页丰子恺的形象画照也生动有趣,一猜想就知道是他自己所画,眼镜框里是空白,胡子垂下来,像春天刚刚发芽的柳树柔顺自然,一直垂到泛起涟漪的水面,旁边飞了两只燕子。类似于简笔画,却越看越有意思,画面也很和谐。
丰子恺先生是画家、散文家,师从弘一法师。介绍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他既然是弘一法师的徒弟,那文章里定然是会写到他了。果不其然我开始翻阅目录,看到了第二部分故人依旧里面的首篇《怀李叔同先生》。按照先前读书的习惯,一定是跳过 部分,直接先看我感兴趣的这篇。这次却想安住当下,从头到尾按照顺序来看,作者既然排了前后顺序,总是有他的理由和用心。
前几篇是写儿女的,可以看得出丰子恺先生在父亲这个角色里是非常走心的,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女儿阿宝14岁,他感到了落寞,由中性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便不得不要与父亲之间树立起高高的墙,是男女有别的墙,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与女儿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这一刻他是悲哀的,可是立刻破涕为笑,恍悟自己应该为孩子长大感到高兴。
我竟然从他的话里面感受到了我家父亲的口吻。特别这一段:“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谴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所说:自小闺内训,事始贻我忧。事姑取甚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当年父亲写信给我也是这般的说话,对于这种口吻的话现在不像年少时反感反而听起来特别亲切。
他的第四个孩子在腹中早产离去,他给取了名字叫“阿难”。当他从医生手里看到阿难 的一动,他的心一震,自己这七尺之躯在无穷的浩劫中跌宕起伏,过着叫做人生的人生,但这一切终将化为昙花泡影,比起阿难这一跳即是一生有什么差异。他从阿难的出生离去,感慨万千。也安慰自己与阿难的情缘并非浅薄。
读到这里,除了感受到一位父亲对未出生便离去的孩子深深的爱,还有自我开解的积极的人生乐观的态度。没有潜入到悲伤里,而是顺应天意,去接受这一切的发生。
有一段日子他把孩子们从上海的租寓中送到了农村的平房里,自己独居了四个月。事后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四个月后赶紧飞奔到这群小燕子那,跟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
他陪孩子们一起看卖小鸡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将我带回了童年。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买小鸡小鸭的,我们便一溜烟跑出去了,然后回来说服妈妈一定要买几只。
丰子恺先生和孩子们一起和卖小鸡商贩讨价还价,过程写的及其有意思,小孩子的表情,大人的反应,仿佛把当时的情景呈现成了画面。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从那个年代走来,记忆里的画面一直存留着。
他教给孩子们的买东西讲价要领,我妈妈当年也和我这样说过。那个年代这些小商小贩多,孩子买东西大人生怕被骗了,所以千叮咛万嘱咐孩子看上的东西也要表现出没看上,想买也要表现出不想买。作为孩子哪会想那么多,喜欢的东西眼睛就直勾勾的看着了,这点小心思怎么可能骗过商贩。
这段竟勾也起我的回忆,想想很美好的岁月。
丰先生文章末写道:“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家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可见他对孩子的爱正如他说。
蜻蜓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