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不妨去问一块砖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不妨去问一块砖

李丹崖

不妨去问一块砖

在徽州的一家古董店里,鄙人淘到一块古砖,砖上,有花纹,有些斑驳,貌似龟鹤延年。这方砖,足有半个成年人的枕头那般大小,古董店的老板告诉我,这砖极好,可以装饰在书架上展示,亦可做壶承。

喝茶的人都知道,壶承是用来做简易的茶台,上面用紫砂壶或白瓷壶泡一下茶,若是溅了水,立马会被古砖吸收掉。古砖都是透气性极强的东西,砖心有很多气孔,且经年干燥,即便是泼上一壶茶,也会被瞬间吸收干净。

古董店的老板演示了一下,他把刚刚泡的一壶太平猴魁整个倒在古砖上,果真是秒干,满室茶香,自古砖上挥发开来。

那天,我买了那块砖,且包装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等不及古砖再次晾干,我把老板倒在古砖上的那壶茶也打包,打电话,找了一家快递公司来收寄。

在等待快递公司到宾馆的时候,我沏了一杯茶,望着那块古砖发呆。这样一块砖,应该是砌在徽州人家的屋宇之上,说不定目睹了数十年及至百余年的岁月兴衰。

听过徽州这片山峦里的猎猎风声,也淋过古徽州的雨,甚至是嗅过很多次徽州书香人家的墨香,被徽州人家的顽皮孩子用弹弓击中过砖体,要不,怎会有几个深坑一样的斑驳的点?

“不妨去问一块砖”,这是一位做考古的朋友给我说的,他还说,很多时候,我们想了解旧时的建筑,建筑的主体框架倾颓,房梁房檩不在,也不碍事,有时候可以从残存的砖瓦中踅摸岁月的痕迹,每次总会有收获。

有时候可以从残存的砖瓦中踅摸岁月的痕迹

在鄙乡,有曹操家族墓群,博物馆中展陈着墓群中出土千余块汉砖,汉砖本身已经够金贵,这些汉砖中有很多是汉字砖,这就更加珍贵。

汉砖上有很多工匠用章草写着“倾不相思”“顷不相见”“沽酒各半各”“当奈何”等句子,表达了羁旅他乡的匠人们,彼时的心境和情愫,也表达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块砖,往往成了收集岁月和往事的一种月光宝盒。月光不散,砖的内质就有了可以寄寓浪漫和驰骋想象力的格调。

再次摩挲着徽州的那块古砖——

如果徽州的少年读书的声音足够大,书声琅琅会不会带给这块砖以金属质感?毕竟,很多的青砖,用手指敲击,会有一些金属质感的。

如果徽州的雨在梅雨季节下得足够多,密密匝匝的雨点浸润在这块砖的四周,会不会让整块砖都噙着江南的烟雨,也显得含情脉脉?

如果徽州的鸟鸣足够的幽远,一声又一声啁啾,鸟鸣山更幽,鸟鸣婉转跳入砖心,当我们敲击这块砖的时候,也可听到历史深处细细的鸟语。

一声又一声啁啾,鸟鸣山更幽

如果徽州的茶香足够浓稠,那么,在古董店那个老板泼上去的茶香,兴许不单单是他那壶猴魁的香氛,应该是把砖心里经久的香给催了出来。

如此这样想着,一块古砖,内心之中到底锁着多少往事?通达这块古砖内心 的方式是什么?是一杯茶,三两声敲击?还是等一个雨夜,鸟雀们都噤了声,我把这块砖搬到一个临窗的位置,听它自己讲讲过往……

当然了如果有可能,我还会开一家茶馆,把这块砖置于影壁墙的正中央,供人嗅其香,摩挲其纹理,感知其岁月的印痕,其实,茶馆的名字我都想好了:砖心找茶。

坐对一树花

我认识一位诗人,他在退休以后,驱车向郊区开,寻找了一处长有大树的宅子,买了下来,建了一座院子,把那棵大树圈在自家院子里。树是紫葛,藤藤蔓蔓,如虬龙,缠绕在院子里,紫葛花开,姹紫嫣红的,犹如贵妃醉了酒。

我这位诗人朋友喜饮酒,饮少辄醉,醉了却并不作诗,而是画画,画一些猫和蝴蝶,俗称“耄耋(猫蝶)图”,人都是希冀自己能够长寿的,诗人也是。

他的耄耋图在网络上售价不菲,他把赚来的稿酬,一部分买一些花肥,一部分换一些酒,剩余的全部买颜料,他说,这是在制造无穷无尽的花肥和春天。

紫葛花的根可以解酒,俗称“葛根”,紫葛花也是可以解酒的。紫葛花蒸食调拌,味道 ,让人大快朵颐。也可以晒干了,飘雪的日子,可以用来做肉,肉中浸润了紫葛花的香,在冬日,啖一块肉,宛若春日,鲜花围绕,这样的感觉,接近幻境。

清明一过,紫葛花就开了,诗人在花下摆了石桌石凳,茶是新采下来的明前毛尖,纤毫毕现,初泡浑浊,再泡清明,毛尖的叶子翡绿色,喝起来,清香怡人,与头顶的一串串紫葛相映成趣。

清明一过,紫葛花就开了

我对诗人说,哪里有什么桃花源,闲暇处,头顶有花、手握有茶、心中有诗意,随处皆是桃源了。他笑了,说:“坐对一树花,手边有闲暇,何必遁世去,当下神仙家。”果然雅甚。

诗人在买下这块宅子的第二年,又扩大了一分地,在屋后,种了郁郁葱葱的一片竹子,意境立时又不同了,茂林修竹,茂林在外,修竹在院,雅怀在心,真是羡煞个人!

他说,你可别以为我种这些竹子只是为了造景,皖北地区,秋天一过,万亩凋敝,这片竹林就是 的绿色,人的生活中怎能少得了绿色呢,哪怕是在深冬,有了这片竹子,我心中也能春色常驻,又能催发我不少的诗情。

绿色能催发诗情吗?我不得而知,可能每个人触发灵感的元素不一样吧。

但,眼前有绿色,多少是可以养眼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美了,心灵自然纯净,心灵纯净得像一面镜子,万千种美好的事物自然照进胸怀。

坐对一树花,静对一丛竹,原来有这么多的妙趣。

诗人朋友在他古稀之年的初夏,在这座院子里做了一次雅集。来的都是艺术家,院子里,紫葛花开得更好了,一串串紫葛花,如一串串果实,大家饮酒吃花,挥毫泼墨,满院子的花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主题就是“坐对一树花”。

诗人说,冬天无有花看,他会在自己家里布一次展,把这次雅集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如此,花就常开在心间了。

隔柳呼船

“隔柳呼船”是多美的意象!柳枝依依,小姑娘的发丝一般,我们稍稍拂开一些,面向对面呼喊“船家,船家……”柳枝做成的帘子里,一只小舟欸乃划过来,如同从宋词里划过来。

柳,在中国文化的意象中,含义颇丰。中国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多会走到灞陵桥边,哪一座城市没有灞陵桥呢?灞陵桥边多种柳树,给那些依依惜别的人折柳相送的。柳,可不就是“留”吗?

当然,这只是小送别,对于面对生死的大送别,也少不了柳树的掺和,坟前有孝柳,孝子扛着,到了坟地,插在棺材前,子孙们依次也把孝柳放在棺椁四周,随之下葬,这样一种子孙的“留”,饱含着深深的牵挂和留恋。

春风十里,柳树在河岸上愈发翠绿,有少年在岸边折柳,吹制一管柳笛。“嘀嘀蒙蒙”的音律里,似戏曲中老生的唱腔。

一位少年怎么可以有老生的腔调呢?借由一管柳笛,少年心事飞涨,俨然有了老态。这又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毕竟,在一棵柳树面前,在垂柳的“秀发”间,少年怎么不多愁善感呢?

隔柳呼船,声音透过柳枝传出去,兴许饱含了些许苍翠的消息。那柳枝里的青涩,柳芽上的嫩黄,柳荫里的暖风,都被声音带出去,船家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怎能不加大划船的幅度。

隔柳呼船,声音透过柳枝传出去,兴许饱含了些许苍翠的消息

用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隔着柳枝里喊出去的吆喝,一定是给声音“美了颜”、“开了挂”的,魅力无限。

春意盎然,柳荫中多有雀栖。暖暖的微风,吹拂着柳枝婆娑,垂柳下,烟波浩渺,江心或河岸边,船家在煮茶小憩。很多时候,每每看到船家,我总觉得他们要么是隐士,要么是武侠小说中走出来的高人,或者是《水浒传》中劫富济贫的好汉。

忙时渡人,闲时,煮茶养心,或许也可以称之为“自渡”了吧。茶壶中的茶叶,也似河上的一叶小舟,在漂流中有了不同凡响的 厚味。

船家,也是最能感知 冷暖、悲欢离合的。比如,在河边折柳送别的小夫妻,再三催促,念去去,千里烟波,总是不登船;岸边的酒舍里,酩酊大醉,愤世嫉俗的不得志之人,泛流江波之中,站在船头仰天长啸;那些驮着自己的行囊,风尘仆仆的外乡人,坐船的间隙,倚着船舷打盹儿;那些在船上就着阳光,不忘展卷阅读的学子们,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切,都在船家的目光里,视线里,心灵里。他们,也似乎都隔着柳枝,呼唤过船家,来回往复,春光淼淼,一淙淙水流陪着船家一起静睹过,而后,滔滔东流去……

若是到了晚间,柳边白月,河心明晃晃的一池碎钻,船家已经生了火,在煮粥。

这时候,有晚归之人,奔行半日,总算在月上三竿之时到了渡口,手扶着那株柳树,隔柳呼船,船移桨动,月华被搅碎了,船悠悠地摇过来,也把船上的粥香摇过来,人登船,船家舀了一碗粥给行路之人,且尝尝我的粥吧,粥吃毕,船行对岸,船家与路人拱手送别,唯留空中和水中皎月两轮。

作者简介:

李丹崖,男,安徽亳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理事,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芳草未歇》《草木恩典》《胃知的乡愁》《岁月轻狂,纵步过高岗》等26部作品。曾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

李丹崖新书,《语文试卷里的名家美文:李丹崖卷》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篇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234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