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绿少年酒店猛狗helliphe

成语的魅力

相信每个同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背过不少成语,所谓成语,往往指的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绝大多数成语并非是生搬硬造、孤立存在的,比如我们大众熟知的“破釜沉舟”便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在面临绝境之时,带领部队沉船砸锅,决一死战的故事。类似的成语还有“胸有成竹”、“南辕北辙”、“纸上谈兵”等等。

如今,我们使用成语,大多使用的是它们延伸的含义,但成语本身的魅力依然不可小觑,即使一个成语表达的意思能用英语翻译出来,比如破釜沉舟,英语往往被翻译成:“Cutoffallmeansofretreat.”切断所有撤退路线,这么翻译的意思是没错,但总归少了一些神韵,项羽背水一战的悲壮感更是不见踪影。

电影《鸿门宴传奇》截图

很多成语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个的故事,为它赋予灵*和内涵,同时也为中华文化添砖加瓦,可以说,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在不断了解我们几千年来 传统文化的过程。

近些年,各类有关成语的综艺节目也是层出不穷,例如《中国成语大会》、《成语天下》等等,节目的形式也是花样百出,央视之前有一档叫《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中,参赛的选手要从30组成语中找出“假成语”,*在看到“喝西北风”、“加减乘除”这几个成语后非常笃定地说绝不是成语,甚至扬言如果不是假的就吃掉自己的手卡,结果却被打脸。

其实,“加减乘除”并不是单纯指数学的四则运算,其作为成语多用来表示事物的此消彼长,不断变化。明代王九思的《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红楼梦》里也有:“巧姐,加减乘除,上有苍穹。”

至于“喝西北风”因为用得多,就比较好理解了,该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本是宣扬不食 烟火的修道境界,被后人用着用着便成了没有东西吃,每天只能饿肚子。

不难发现,很多成语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迷惑我们,有些用字数,比如“破天荒”,虽然是三个字,但架不住它依然是个成语。还有一些成语是五个字的,比如“换汤不换药”,但五个字就算多了吗?不,还有七个字、八个字甚至十个字的成语,比如“识时务者为俊杰”、“化干戈为玉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夸张的还有十六个字的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除了字数,成语还会抓住大多数人“顾名思义”的心理,故意放烟雾弹,比如让“北大还行*”都吃了苦头的“喝西北风”、“加减乘除”、“阿猫阿狗”就属于此类,它们不像成语,但却是成语,其实这类的成语非常多,今天,萌萌菌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奇奇怪怪”的成语们。

01

等米下锅

如果光看字面,很容易以为是蒸米饭的步骤之一,万事俱备,就差米下锅了。实际上,等米下锅是个成语,在古代不少文学经典中都有出现过。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里写道:“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看到这里,不少人可能已经差不多明白“等米下锅”这个成语的真正意思了。没错,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境况窘迫或者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的。如果要造句的话,可以说:双十一过后,不少疯狂购物的人在透支了信用卡后只能等米下锅,期待下个月的工资了。

02

令人喷饭

不少人知道“令人喷饭”是个成语,恐怕还是因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年的时候,*在评论美国到处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干涉别国内*时说了一句:“荒唐得令人喷饭”,随后,这句话被送上热搜,引得众多网友热议。

不过,令人喷饭并非*新造的,这个成语原本出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里将该典故做了一下延伸:“最令人喷饭的,那小耗子又要舞,又怕猫,躲躲藏藏,贼头贼脑,任他装出斯文样子,终失不了偷油的身分。”于是,令人喷饭后来便表示某件事情或某人说话十分可笑。

03

万里长城

当得知万里长城是成语时,萌萌菌也着实懵了一下:“万里长城不是我国的 景点吗?什么时候变成语了?”

图源:rf

其实,“万里长城”不仅仅指的是巍峨壮丽的长城,在它作为成语时,指的是国之大将,现在多用来比喻人民的*队。

该成语出自《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说起檀道济,此人是南宋的一位大将,功高震主,遭到宋文帝刘义隆的猜疑,这位皇帝为人狠*且没啥脑子,干脆把檀道济抓起来准备杀掉,檀道济在被捕时,气得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把帽子扔到地上说:“你们杀了我,就是自毁万里长城啊。”檀道济这是把自己这员大将比喻成万里长城了。所以,万里长城的意思就是这么来的。

04

意意思思

不要看错了,是AABB式成语,不是“意思意思”,跟意思意思的意思相差甚远。其实,这个成语也可以写成“意意似似”。多用来形容行动迟疑、说话支支吾吾,或指一个人犹豫不决的样子。

"意意思思"看着奇怪,但从古到今,应用还是挺广泛的,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里写:“贾珍只意意思思的就撂过手了。”《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也有:“嗔道贼臭肉,在那在坐着,见了俺每意意似似的,待起不起的,谁知原来背地有这本账。”《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何玉凤听得声都要走,便有些意意思思的捨不得。”中国 话剧编剧丛深在他的代表作之一《百年大计》里也有用到过这个成语:“是啊,我还意意思思的呢!你说去不去呢?”

了解意思之后,才发现意意思思,还挺有意思的。

05

鹿鹿鱼鱼

这又是鹿又是鱼的,而且一个地上跑的,一个水里游的,看着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就凑在一起当成语了?

之前蚂蚁庄园的小课堂里也出过这个成语,有不少小伙伴都顾名思义,选了第二个,白白丢失了喂小鸡的粮食。

其实,该成语出自清代陆陇其的《答曹微之进士书》:“弟恐鹿鹿鱼鱼,不足以当鼎植耳。”后来,鹿鹿鱼鱼这个看起来可可爱爱的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平庸没有作为了。所以,如果有人说你“鹿鹿鱼鱼”,可别当成夸你哦。

06

博士买驴

博士、驴,分开看没什么稀奇,一组合便看起来奇奇怪怪。而且博士不买书,买驴干什么呢?其实,这个成语背后也有一个故事:

古代的博士不是指现在那些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而是指那些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人,有个博士书读多了,人却越来越迂腐,成了现代人口中的“书呆子”,有天,这位书呆子博士家的驴死了,他上街买驴,跟卖驴的摊主讲好价后,博士说要立一份凭据,卖驴的不会写字,博士便自告奋勇,为了显示自己博学,他咬文嚼字,光契约就写了整整三张,写完还摇头晃脑地念给围观群众,结果大家一听,一个驴字都没有,哄堂大笑。显然,这张契约是白写了,毕竟重点没提到。

后来,北齐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里就引用了这个故事:“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博士买驴”就是用来讽刺写文章长篇大论却说不到点子上,反义词就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07

蛤蟆夜哭

这个成语看字面意思似乎很好理解,蛤蟆在夜里哭泣。细品起来,还有些瘆人,蛤蟆能哭,莫非是成精了?

这个成语来自于《艾子杂说》,故事讲的是主人公艾子有次出海,夜里船停靠在一个孤岛上,他隐隐听到海里有哭声,还有对话的声音,仔细听才知道,原来是龙王见不得有尾巴的动物,要把带尾巴的动物全都杀了。有尾巴的鼍(tuó,也叫扬子鳄)伤心不已,旁边没尾巴的蛤蟆也哭声不止。

鼍便对蛤蟆说:“汝蛤蟆无尾,何哭?”——我哭是因为小命即将不保,你蛤蟆又没尾巴,哭什么?

蛤蟆听了之后说:“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意思是说自己现在虽然没尾巴,但小时候是蝌蚪,也带尾巴,龙王万一翻旧账,很可能会把它们也杀了。

想想也有一定道理,如果存心想要找人过错,总能找到理由,后来,蛤蟆夜哭便用来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有点类似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08

酒店猛狗

一听这个词,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画面:富丽堂皇的酒店门前卧着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狗。

根据字面意思看,似乎这么理解也没错。但成语意思就有点不知所云了,其实,酒店猛狗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讲的是有一家古代的酒店(卖酒的店)酿的酒香醇不已,盛放酒的器皿也干净卫生,广告招牌也是贴在醒目地方,没想到酒一直到发酸了都迟迟卖不出去,店家也纳闷啊,于是就向左邻右舍打听,邻居说:“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店家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家店门前那只狗太凶了,每个过来买酒的人还没等进店就被狗给吓跑了,酒卖得出去才怪。

晏子后面还对这个故事做了引申:“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晏子是想借酒店猛狗的故事告诉国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些专权的奸臣就是国家的猛狗。贤人志士还没等见到国君,就先被这些小人给诽谤污蔑了。后来,“酒店猛狗”便用来告诫后人,一个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才能真正趋利避害。

09

药店飞龙

“飞龙”这个词看起来比上面的猛狗还要威风。但了解了出处便明白,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与字面能看到的意思相去甚远。

在古代,药店有一副药材,叫“飞龙”,指的是中药龙骨,药店飞龙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讲的是一位女郎自从郎君离开后,每天朝思暮想,衣带渐宽,渐渐变得形容消瘦,像是药店里瘦骨嶙峋的中药龙骨。所以,药店飞龙便用来形容人格外消瘦的成语。

10

惨绿少年

又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而且颇有现代网络热词的feel——被绿得很惨的少年?其实,这个成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这里“惨”不是我们以为的悲惨的惨,而是通“黪”,指色彩暗淡。惨绿指的是浅绿色。

该成语出自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讲的是户部侍郎潘孟阳的母亲总觉得自己正在当官的儿子没啥真才实学,长久占着高位迟早会出事,儿子听了肯定不服气啊,于是为了向妈妈证明自己在一众同僚中足够出色,便在家里宴请诸位在朝官员。

这位母亲隔着窗帘观察了儿子的一众同僚,一眼就看中了坐在末座身着七品浅绿官服的少年,便对儿子说那个少年虽身份低微,但谈吐不俗,未来定是人中龙凤,果然,那位浅绿衣服的少年官员后来青云直上,官至宰相。“惨绿少年”这个成语此后也被用来形容衣着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的男子。

总结一下,这是个夸人的词,可以多用(前提是对方也能懂)。

本期“奇奇怪怪的成语”,就盘点到这里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233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