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春回大地,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品

来源丨诗词世界立春今天是2月4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十一,立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今日立春。冰雪渐融,草木生芽,温暖和煦的春天,已经来了。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预示着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以来,立春被看作是春天的开始。万物生长,鸟语花香是春天的特征。立春后,天气将逐渐回暖,大地万物复苏,自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立春三候2月4日」中国传统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史话2月4日」我国是农耕民族,春天与农事联系紧密。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立春,立春日,有很多活动。迎春《礼记月令》中说: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回来后,还要赏赐公卿大夫。东郊迎春是因为春神句芒神居住在东方。鞭春鞭春就是鞭牛,或称鞭春牛。《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耕耘播种季节的到来,历代帝王会在立春这一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南宋的立春仪式: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要造进一头大春牛,安置在福宁殿的庭院中,等皇帝驾临,内官用装饰着五彩丝带的杖来鞭打春牛。还要预先准备一些小春牛,装饰上彩幡,分送到各个殿阁。报春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乡间也有报春。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古代中国对立春的重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尊重自然,热爱生活、勤劳耕作的特质。「立春诗词2月4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诗人们怀着喜悦之情,吟咏春天。《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唐·上官婉儿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减字木兰花·立春》宋·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春》南宋·范成大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舟中立春》清·赵怀玉条风势屈石尤伸,孤负江干春气新。病眼云迷三素去,客杯盘懒五辛陈。梅留荒径宜寒雪,松种名园合作邻。欲学东坡老簪胜,平生从未胜于人。「立春保健2月4日」年的春天,是一个特别的春天。因为新型肺炎疫情,许多人“宅在家里”,此时,保健工作尤其重要。谨记三个要诀,愿你“百毒不侵”。少出门、少聚集全国各地发现多起聚集性疫情,此时,千万不要存有侥幸。今年春节不相聚,是为了未来春节年年相聚。勤洗手、多通风外出、便后、饭前,勤洗手。打开窗户,多透风。戴口罩、讲卫生必要外出时,一定要戴上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的距离,避免感染。小心“倒春寒”,提高免疫力在防范疫情的同时,要保证身体健康,其实,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天气往往冷暖不定,所以,要小心“倒春寒”。不要随意脱减衣物,避免受寒。「立春寄语2月4日」年仅仅过去了一个月,却一直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之下,惶恐和无力的情绪交织着。很多人不禁在想,这漫长又艰难的年,可以重启吗?但一味沉湎于悲伤里,只会耽误明天的幸福。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山顶上,需要我们到达山顶才能看到。我们何不把眼前的苦痛和悲伤,看作是行进路上荆棘,当我们跨过荆棘,走到山顶,最美的风景,一定会出现在眼前。今日立春,让我们带上春天的心情,满怀所有的期待,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春暖花开,等待着我们所期待的美好。朋友们,我相信,只要你坚定信念,春暖花开就在不远的未来。朋友们,我愿与你共待春暖花开。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明天见-每天回复“早安”,悦读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zp/1006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