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杨柳

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7845.html

说起杨柳,真可谓称得上是中国的国树。历史上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便有了杨柳的故事。尤其是垂柳更是以它摇曳的身姿和婀娜的情趣,成了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随便翻开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著作,那些描写垂柳和借垂柳寄情的诗句便会频频跃然纸上。

凭心而论,水边的杨柳,千姿百态,那些纤纤细嫩的枝条垂垂而下,拂在水面,宛若美女在临水梳洗着长长的秀发。微风轻抚,景色温馨,诗情画意,妙趣盎然。这也许正是古往今来那些水墨丹青高手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从古至今,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堪称世界一绝。这其中除了亭台楼阁,拱桥曲径,池塘清波,假山叠石,连廊迂回和花卉盆景之外,最重要的就在于这临水种植的垂柳了。试想一下,若把苏州园林中的水边垂柳都换成斑驳的法国梧桐或高耸的东北白桦,那该是多么的不伦不类大煞风景啊。

杭州是个多水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拥有最多垂柳的城市。市区内有山,有湖,有河,有林,更有众多古建筑。河岸山脚,道旁园内,广植杨柳,其实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带着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巨大中式园林。

最 的莫过于西湖周边了,尤其是在苏堤二侧,一往无际的亲水而植的垂柳,风姿各异,随风而舞,搅动涟漪,泛起春光。与远方的青山叠峦,近处的亭台楼阁相互衬托。与湖中的翠岛,水面的莲荷遥相呼应。自然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再加之那繁茂葱绿的柳林梢头莺鸟鸣唱,花丛叶间蜂蝶翻飞,此情此景,令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又有多少佳篇名作为之吟诵。

看了西湖的苏堤柳林,更该去看的便是京杭大运河二岸的垂柳了。

说起京杭大运河,世人只知道是隋炀帝为去扬州看琼花而修建。其实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己经有了早期开凿历史,后经隋朝以后的历代王朝扩建、疏浚, 才形成了这条北起燕京,南至杭州,全长近二千公里,南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水上交通大动脉。为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尤其是沿线四省二市的工农业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笔下却只是写了隋炀帝杨广为去扬州赏花而不惜动用千万劳工开挖此河,且在二岸遍植杨柳,营造豪华龙船,并由千百宫女彩娥盛装拉纤,吹吹打打,载歌载舞,一路南行,热闹非凡。虽说史上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极尽铺张,但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河边广泛栽种杨柳,一方面防洪护堤,一方面又能临水应景,虽不一定开始于隋炀帝,但至少是盛行于隋炀帝了。

运河二岸的垂柳,放眼望去,仿佛是二条绿色的长堤,一阵清风吹过,水泛堤动,绿浪翻腾,很是壮美。到了夜晚乘游船观光,只见垂到水面的柳枝间则挂了一串串彩色小灯,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下,河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二岸上高楼的灯火辉煌,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到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柳絮便像纷纷扬扬的雪花随风飘舞,极盛时便可见低洼处的草坪上泛泛的蒙上了一层,犹如秋晨的浅霜或初春的薄雪。此时运河岸边的各个公园里便有了很多孩童玩耍戏闹,他们或把柳枝条编成圏圈戴在头上欢跳,或顺风追逐着飘扬的柳絮,或折一段枝条,用手指轻轻一拧,便可使枝条皮与木质芯脱开成一管状,再把断端外面嫩嫩的青皮去掉,就做成了一支柳笛。放在口中,不单可以能吹出各种曲调,还可以学出各种鸟儿的鸣叫声呢。孩童们玩的不亦乐乎,更不乏有老人家采摘了一些细嫩的垂柳尖芽去泡茶饮用,据说还有着清心祛火之功效呢。

除了西湖和大运河,杭州市区内纵横交织的数十条小河,二岸也都种植了杨柳。每天早晚都可见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在柳树间步行道上散步,在健身器械上闪转腾挪。河中清水缓缓流动,岸边柳枝随风摇曳,犹如曼妙的少女在轻盈地起舞。如此诗情画意,给工作之余的人们带来了无尽乐趣。这也正是杭州亲水种植的杨柳被人们喜爱的缘由。

年轻时常看古人作画,小河边垂柳下,或驻着一叶扁舟,或有一老者依树而坐,或饮茶,或读书,家犬旁卧,好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我也常常向往着这画中场景,但现实中为事业,为家庭,为社会,每天都在奔忙不已,这画中场景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但稍有闲暇,来到这湖边堤岸,看一看这细柔的垂柳丝绦撩水,引得鱼儿穿梭;闻一闻柳叶绿芽散发的淡淡清香;听一听树梢上的鸟儿欢快啼鸣,身心自然也就轻松了许多。当然,如能再呡上一口柳芽泡的清茶,胸中那些不忿及焦虑便会烟消云散了。

世人只知道杨柳的柔美,岂不知它还有一个独有的特性,那就是強烈的生存和适应能力。细枝嫩条虽可长达数米,却韧性无比,任凭风吹浪打,但总能顺势而为,始终不会折断。更有甚者,春天里随意折一节柳枝往泥地上一插,它根本不在乎土质是否肥沃,很快就会生根发芽,继而茁壮成长为一棵树苗。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多插上几枝,今后就是一片葱郁的柳林。

我由衷地喜欢杨柳,它是春天的使者。我不单单喜欢它优雅的古典美姿,更欣赏杨柳能在狂风骤雨中顺势而为,不被所伤的机智。也赞美杨柳超強的适应自然的生存能力,正所谓今春给我一节细枝,来年还你一片绿林。这不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和品德吗?

我爱你,杭州的杨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pz/264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