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把”字句?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在汉语中,动词谓语句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用了“把”字就能把宾语提置于动词之前。在语义上,这种句式可视为宾语前置。在结构上,则是介词结构作状语。2.什么是“被”字句?“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如上解释,是不能给小学生讲的。读中师《语基》课,学到这一内容,没什么兴趣,挺绕人的,有时还转不过来弯。二、“把”字句与“被”字句如何互换?1.“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2.“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3.其次可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4.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字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5.在互换中,要注意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例:八路*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三、具体的课文里,可不可以互换呢?小学,这方面的训练还是有的。每遇到这类题,真有学生绕不过来,搞不清楚互换。我知道这与我平时的课文教学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有关。最近教《童年的水墨画》,这是由“溪边、江上、林中”算是三首小首组成的一篇诗课文。《溪边》是这样的: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课堂上,突然想让学生玩一玩,把“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换成“被字句”。同学们举起了手,有一个同学不会。同学们一起说“溪水被垂柳当做梳妆的镜子”。我接着问:“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与“溪水被垂柳当做梳妆的镜子”意思一样吗?同学们回答:“一样的!”“那这首诗的 句‘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能不能‘溪水被垂柳当做梳妆的镜子’,为什么?”学生说不可以换。“为什么不可以换?意思一样为什么不可以换呢?”学生说读了不顺口。学生又说读了不美。“怎么会不顺口,不美?”我追问。“好,我们一起这样读——”溪水被垂柳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我知道,‘溪水’在前强调‘溪水’,‘垂柳’在前强调‘垂柳’。 句强调垂柳的美,如果换了就是强调溪水,第二句讲了‘山溪’,诗题叫《溪边》,不能两句都讲‘溪’。所以不能互换。”“你说的真好。也让我明白这句真的不能换。”下课后,我反复思考这一点。以前,我们都是单独的训练,从来没有思考具体的语境是否可以互换。在具体的文本中训练了,方知是不可能随便换的。这其实是写作风格,是 的表现。很开心,课堂上的突然训练,有了这样的效果。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