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774.html五一节已过,今日立夏,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的朋友提醒我要喝姜枣茶、核桃蛋,说是暖胃、补气益肾。想想昨天才过完五四青年节,被刷屏的B站《后浪》让我感觉自己还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怎么今天就要开始养生了?回到立夏,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一年有四个“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天开始;立夏便是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明代《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更早的《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个“斗”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就是立夏;晚上不妨观察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而“夏”其实是大的意思,所以进入夏天,万物皆长。我们继续来谈一谈“夏”。我国现在的五十几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但是大家或许都听说过“炎黄子孙”,“炎”“黄”那是上古的部落,而华族和夏族则是部落里的氏族。“华夏”这个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mánmò),罔不率俾(bǐ)”。即:中原的华夏各族和南北方的蛮族、貊族,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在古代,中原为正统,其他地方都被视为蛮夷之地。《左传》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裔本义是指衣服的边缘,也可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孔子的意思第一层不允许少数民族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古人用“夷”其实是瞧不起四周的,有一种唯我正统的良好的自我感觉,直到清朝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用的海外之称也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层意思,裔可以理解为诸侯子孙。孔子的时代,他其实非常反感诸侯强大了,竟然敢跳只能天子祭祀用的舞蹈,这就是有违礼制了,下一步会不会去谋求天子之位呢?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狠心的事都可以做(有违礼制了),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呢?”唐朝人在《春秋左传正义》写:“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思是夏为礼仪之邦,华为服饰之美。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就像是今天读《红楼梦》说王熙凤的管理才能一样,那是解读。在周朝,凡是遵守礼仪的诸侯为诸夏。以至于孔子非常强调“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所亡”。正是因为有礼制,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没有君主的中原诸国。夏,在古代是一种舞蹈;后来用来做最热的季节;中国最早的王朝也是夏朝。得到“老浦识字”解释说夏代表高雅、热烈的舞蹈,同时也是界限。用了“夏虫不可语冰”的故事,这是因为夏虫生命周期很短,根本体验不到寒冷的滋味。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我们没有听过的知识,也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夏虫”。但是我们自己也不能和别人当面说“夏虫不可语冰”,这样,就等于说别人眼界狭小,说别人没有见识。即便你内心如此认为,但是一旦你说出来,就把自己变成了眼界狭小的无礼之人。好啦,“夏”就到这里了,就舞蹈而言,现在有人去复古;就朝代而言,夏朝为始,可终究被灭;而后来再有人建立如“西夏”其实是党项人所建立;就文化而言,华夏居中,早已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被全然融合;就季节,最后分享苏轼的一首夏之诗句。石榴花开的季节,别忘了去看看自然的夏花之美。和子由四首首夏官舍即事[宋]苏轼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