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青春年华,富有活力,年轻气盛,热血沸腾。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时期敢闯敢拼,无所畏惧,豪情满怀,激荡风云。
很喜欢少年时期,不只是因为自己青春已逝,而是因为在少年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劲”儿,一种朝气,一种昂扬......
那种曾经拥有,已是失去的年华,只能从诗歌中品读了。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诗歌开头以美酒引出侠少,酒能激发意气,英雄相见怎能不痛饮一杯,豪饮酣醉方显英雄本色,大碗喝酒历来被认为是豪爽的体现,“斗十千”不仅写出酒的名贵,还写出侠少的慷慨好客。
第二句写人物的出场,点出咸阳游侠,他们年少洒脱,倜傥意气,心胸豪爽,又热情好客,即使是邂逅的陌生人,也能在杯盏之间成为知己朋友。
第三句写酒拉进了侠少的距离,映照出他们内心的率真坦荡,同声相应,意气相投,免不了开怀畅饮,酣饮中包含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美好情义。
最后一句诗人有楼内写到楼外。“高楼”一词暗示人物的豪纵,显现出侠少的豪侠任气的形象。在那高楼旁,把骏马系在垂柳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诗中描写的少年,豪放洒脱,急人之难,踔厉风发,令人羡慕,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青春的美好。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群体少年,而下面的这首则是个体。
少年行其三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霞光映照中,一少年挺立,伟岸挺拔,背后的弓箭在霞光中闪耀,手中的宝剑泛着寒光。霞明烘托出少年形象,仿佛自带光辉,光彩照人;弓和剑则突出少年的英武不凡。
这少年在凛冽的秋风中,骑着战马离开京城,远赴边疆,杀敌报国。战马驰骋,烘托出他以身许国的坚毅。
最后两句写少年的决心,只要国家的河湟之地没有收复,就绝不回头眺望故乡。这两句比汉代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以及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语意更进一步,表现了少年为国决心之强。
这首诗写了少年出征的豪迈气概,赞扬了少年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洋溢着爱国热情。
少年当有少年样,希望我们失去少年的人,心怀青春,也活出少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