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归来不看湖到底有没有这么离谱白娘

西湖归来不看湖□张超伟我作为教师,整日疲于教务和琐事,未曾出过远门,实属“屋里憋屈”的类型,也算是没有见过世面之人。暑假里,我下定决心,独身南下,先后到宁波、绍兴、杭州、南京等地短暂一游,不时砰然心动,现录于笔端,分享诸君,以期为后来留下些许记忆。年8月12日下午,我自绍兴北站乘坐动车,1:50到达杭州南站,后转乘2号线到达西湖景区附近,寻找旅社。下午3:00开始走步西湖,晚7:00回到旅社。第二天早6点至9点,继续游览西湖。“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可八月的杭州,却闷热难耐,骄阳高照。放眼望去,游人如织,有老人,有儿童,更不乏俊男靓女,大家兴致勃勃,时而驻足、时而品评,陶醉其中,西湖的魅力可见一斑。西湖的美景大致可以分为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两大类。每个人因阅历和审美的不同,而略有侧重,也许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韵味所在。在西湖,你可以在绿荫桥下,呢喃私语;也可以小河岸边,品茗闲谈;亦可以荡舟湖面,体味湖光山色;还可以登(雷峰)塔远眺,一览西湖全貌;更可以端坐湖岸,哼唱河南豫剧《断桥》的优美梆子腔,还可以低吟一曲《千年等一回》,任思绪纷飞,让那段缠绵悱恻的千古爱情神话随杨柳婆娑起舞。不管你怀着怎样的目的,拥有怎样的心情,博大的西湖,总能提供适合你的那一款,让你喧嚣浮躁的心灵沉下来,静下去。西湖两岸,树木成林,郁郁葱葱。堤边荷花怒放,随风摇曳,似乎还在吟唱着“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闪光诗篇。湖光粼粼,“三潭印月”……西湖美景令人神往。苏轼精于诗词创作,一生写了大量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的文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为西湖量身定制的千古美誉。苏轼曾做过三年的杭州知州,知州为地方一把手,负责地方全面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写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词后,苏轼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王朝云,37岁的他,纳了12岁的小妾。算是实现了他“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理想。任期内,他发动百姓,清除西湖淤泥,堆积成堤,即现在的苏堤。他还种竹养蚕,赏美景,吃美食,至今流传于世的东坡肉,东坡鱼,便是他留与世人的又一遗产。西湖有“十景”之说,后来又增添了新十景和新新十景,计三十处美景,可以提供不同审美的游客赏玩。我酷爱书法,喜欢古诗,自然向往的是西湖的人文景观。古代,不管是皇帝老子,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布衣百姓,多会到西湖游览一番,赏美景,吃美食,最后留下一堆赞美西湖的美文,刻于山壁、石碑,亭台楼榭之上,为西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人文名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西湖孤山路31号,是我这次西湖之旅的必去之处。这里有中国最负盛名的篆刻团体-——西泠印社。孤山位于西湖北部,在苏堤和白堤之间,为西湖最大的岛。西泠印社成立于年,以研究印学为主,兼顾金石书。历任社长有吴昌硕、沙孟海、启功、赵朴初等,均为书画界的重量级人物。吴昌硕诗书画印俱佳,他以篆书入手,酣畅淋漓的草书,恣意纵横的梅花,苍老朴拙的印章,都达到的中国书画的顶级高度和自我水准的顶峰,影响了整个书画界,至今不衰。沙孟海为浙江名家,以书法名世,故居便在西湖边上。沙老书法以草书为主,线条粗壮老辣,恣意缠绕,笔走龙蛇,浑厚苍茫。西湖景区乃至整个杭州都有大量的书法存在。其他如启功,赵朴初亦是诗书画俱佳,文章潇洒,一代风流人物。凝视着大家作品,顿生高山仰止之感。西湖美景,离不开“白娘子”的凄美神话和文人墨客的助推!抚摸着岸边的依依垂柳,感叹之余,心头又生腾起一股别样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96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