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窗幽记集景,如品清茗,如饮佳酿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的小品文集,作者有感于世态人情,从数十部经史子集中采撷精辞妙句,分为醒、情、峭、灵、素、景等十二卷,集结成书,阐明为人处世和修心养性之道。

其中,卷六《集景》收集了写景的句子,文字清雅,格调超拔。可谓人间胜景,皆在一窗之间,读之如品清茗,如饮佳酿,可抵十年尘梦。

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棹;垂杨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

傍晚时分,微风拂过,岸上细草平铺,随着微风摇曳。河流两岸的青山笼罩在暮色的轻纱之中,宁静祥和,像是在迎接叶叶扁舟。

杨柳低垂,残月如钩,江水映带月色,涌动着浓浓春意,似乎是在送别远行的小舟。

这两句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但把杜甫诗句中的孤苦愁绪冲淡了许多,也把自然写得亲近可人。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悠闲地在田野间散步,杨柳垂下柔长的枝条,在风中飘动摇曳,新插的秧苗随风涌起绿色的波浪。农人扛着农具到田间劳作,一边劳作一边放声高歌,彼此相和。放牧的孩子倒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吹得不成调子也乐此不疲,很是欢快。此情此景,充满了山野之趣。

柴门不扃,筠帘半卷,梁间紫燕,呢呢喃喃,飞出飞入,山人以啸咏佐之,皆各适其性。

柴扉不掩,竹帘半卷,燕子自来自去,在梁间呢呢喃喃。山居之人长啸吟咏,与之相和,物和人都各顺本性,相映成趣。

风晨月夕,客去后,蒲团可以双跏;烟岛云林,兴来时,竹杖何妨独往?

在微风轻拂的早晨和明月如霜的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在蒲团上打坐修禅,修养身心。兴来每独往,兴起而至,兴尽而返。云烟缭绕的小岛和深林,有兴致的时候,又何妨拄着竹杖独自前去游赏?

三径竹间,日华澹澹,固野客之良辰;一偏窗下,风雨潇潇,亦幽人之好景。

居不可无竹,隐居之处种满竹子,日光淡淡,从竹林中斜照下来,是山人野客的静谧时光。在窗边捧一卷诗书,听窗外风雨潇潇。诗书闲处好,风景雨来佳,是幽居者最爱的美景。

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鸟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绿柳白莲,罗生池砌。时居其中,无不快心。

高大的松树十几株,修长的竹子千余竿。藤萝青青,爬满院墙,用白色的石子铺就小路。流水潺潺,绕屋环舍;飞泉直下,落于檐间。杨柳碧绿,莲花洁白,在池边环绕。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舒心畅快。

荫映岩流之际,偃息琴书之侧。寄心松竹,取乐鱼鸟,则淡泊之愿,于是毕矣。

在古琴书册边惬意小憩,看树荫倒映在山间溪流之中。把志趣寄托于青松翠竹,从游鱼飞鸟中领悟自然的乐趣,就能实现淡泊自处的心愿了。

山房置古琴一张,质虽非紫琼绿玉,响不在焦尾、号钟,置之石床,快作数弄,深山无人,水流花开,清绝冷绝。

在山中居室的石床上放置一张古琴,材质虽然不是紫琼绿玉,响声也不如焦尾、号钟美妙,但弹奏几首快心的曲子,也是清幽之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生命的大自在。只要心无阻碍,就能奏响生命的天籁。哪怕是无弦的素琴,也有陶渊明醉抚出人生的乐趣。

春雨初霁,园林如洗,开扉闲望,见绿畴麦浪层层,与湖头烟水相映带。一派苍翠之色,或从树杪流来,或自溪边吐出。支筇散步,觉数十年尘土肺肠,倶为洗净。

春雨过后天刚放晴,园林被雨水洗过,更显清新。打开门到处闲望,只见田野间碧绿的麦浪层层起伏,和湖中迷蒙的烟水相映成趣。满目苍翠的颜色,有的是从树梢流下来的,有的是小溪边刚刚长出的青草。拄杖散步,这雨后清景可抵十年尘梦。

晴雪长松,开窗独坐,恍如身在冰壶;斜阳芳草,携杖闲吟,信是人行图画。

雪后初晴,打开窗子独自闲坐,看孤松在冰天雪地中孤绝挺立,心中一派澄明,恍然如身在月宫之中。山抹微云,天连芳草,拄杖吟游,就像走在图画之中。

看山雨后,霁色一新,便觉青山倍秀;玩月江中,波光千顷,顿令明月增辉。

空山新雨后,看山最好等到雨后。雨后看山,晴明之色焕然一新,让人觉得青山更加秀丽。欣赏明月,最好在江中乘一叶小舟,水天相映,波光无垠,让明月也增加了不少清辉。

小窗幽记译注谦德国学文库国学经典书籍畅销书淘宝旗舰店¥18¥36购买

人间胜景,皆在《小窗幽记》这一窗之间,不妨来这小窗下一坐。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942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