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瓦黛清泉潺潺,这条幽静古朴的济南老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70125/5212076.html

王府池子街东起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北抵起凤桥街,南接平泉胡同,长约两百米。

摄影:董承华

济南素有七十二名泉,王府池子街就独占了两个,为濯缨泉(王府池子)和腾蛟泉,至于这条街名字的由来,显然是起源于王府池子。

王府池子又名“濯缨泉”,其意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王府池子的名字最早是源于明朝的德王府,后来清军入济,虽然“旧时王府院中池,落入寻常百姓家”,但这名字还是留了下来。

濯缨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这个名字来源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其意取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句。泉水成湖,足见泉池巨大,古时泉池水面更阔。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周围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风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入大明湖。”濯缨泉称湖,还不能明确湖有多大。清代孔昭虔说:水西桥外濯缨泉,日暖清秋放鸭天,薄暮采莲人不见,清风吹转渡头船。据载,泉池中原有一沙渚,人们常在此捕捞鱼虾,所以称“捞虾渚”。根据清代孔昭虔所说,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泉池的大小,泉池内可行船采虾、御舟采莲,足见古时濯缨泉池水之大。

王府池子属于珍珠泉泉群,北魏时期,此地的美景便为许多文人学士所青睐,这些人常聚于池畔,作“曲水流觞”之饮,并将此处誉称“流杯池”。

丰水期时,泉池清澈见底,岸边垂柳依依,正如清代诗人孔昭虔所写的那样,“水西桥外濯缨泉,日暖清秋放鸭天”,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韵。

摄影:李锋

踏入王府池子街,顿时被深深吸引。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栉比鳞次,房屋用色恰到好处,结构不复杂但很规整。

古朴的民居,配上潺潺的泉水,青青的石板路,窄窄的老巷,古色古香的对联,简单的石板桥,依依飘拂的垂柳,整个一幅水墨画呈现在你的眼前。

古色古香的老街,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每一个济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884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