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大沽河作者徐文光

夏日的傍晚,与本村老友结伴经躬仁路,穿前沙村,直奔大沽河大坝,不仅仅为溜弯健身,更为一睹夜幕下大沽河俏丽的倩影。

逼近堤坝,老远就看到虹桥卧波,横跨东西的大沽河前沙大桥,桥头两旁,人来攘往,络绎不绝,时鲜鱼虾河蚌河螺交易点仅六七人坐摊,不时有过往车辆停靠,谈价购买,一品沽河水域特产。来堤坝滩涂树荫下消遣娱乐的牌友棋友,刚刚收摊散伙,恋恋不舍,相携相伴,手提麻扎板凳,趁着夕阳西下,踏返归程。急步来到桥中央,南北骋望,水波金星闪烁,芦苇随风摇曳,逐水嬉戏野鸭翠鸟,随风上下翻飞,随波时而出没,映入眼帘,自然印记出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

乘兴折返堤坝,一路北往,太阳能灯已然开启,发出闪烁的亮光,笔直挺拔的白果树树叶在微风下飒飒作响,五颜六色的花木散发出淡淡清香,路上成群结队的散客,既有当地农民,也有外来打工者,一拨拨传出爽朗的笑声。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顺河而行,俯视静静流淌的河水,宛如白龙躺卧在河中央,此情此景,心胸豁然洞开,一切烦忧统统抛诸脑后,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景致美餐,夫复何求。

说话间,就来到了后沙湾村道口,一条水泥小路顺坝而下,北边三五个池塘四围垂柳摇摆,花木成荫;南侧刚刚泛黄的小麦平铺舒展,随风荡伏。散坐在地头的几个农家妇女,陪同各自的孩子不时跑进麦田,掐麦穗,推手磨,吹糠皮,大口大口的享用美味可口的青麦粒。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吃的“粘筋”,用大铁锅把青麦穗蒸熟,用簸箕搓出麦粒,用石磨推成条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碗,我一碗,吃得是不亦乐乎,现在想起来,还是垂涎欲滴。

正西偏北,微微凸出河床,向河内伸展的便是后沙扬水站标志性建筑,飞檐斗拱,棱角分明,古色古香,金璧辉煌,昂首挺胸,不减旧时风采,进入其内,壁画八仙过海,依然栩栩如生,大口机井,新添置安装的大功率引水电泵,合闸就能提水,管道直达堤岸,四十多年来的利民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不曾消减,毕直站立亭内,临河引吭呐喊,水波回响,浅水滩几个捡拾蛤蜊波楼螿的人儿回眸惊视,窃窃私语,似乎在说,这个人咋地了。

年,本着弘扬沽河文化、挖掘经济潜力、保障汛期安全、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青岛市组织实施了大沽河治理改造工程,这是一项功在当今,泽及后世的民心工程。脚踏坚固的堤坝,眼瞭顺畅的河流,坚信再来洪水泛滥,必定难以成灾成患,大沽河改造,书写了不世之功。

述说旧事,兴致盎然。不经意间,继续北行,一眼就看到了大沽河、小沽河汇流处,交汇点处在孙洲庄村前,月光下,河水泛起点点金星,两水亲密交融,回旋涡流,似乎一幅太极八卦图案,冲积地带便是闻名遐迩、脆甜可口的孙洲庄萝卜基地。抬头就可见到孙洲庄沽河大桥,过桥不远,便是小沽河大桥,贯通莱西、平度两市,车水马龙,商贸枢纽,与上下游前沙、张格庄、庄头等诸桥,为两岸群众交流、经贸提供了大大便利。

走进傍临堤坝的孙洲庄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有体育设施无一闲置,人来人往不曾间断,一边是扭动秧歌的处所,一边是宽敞的篮球场,秧歌锣鼓声掩没了球场投篮命中叫好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急忙掏出手机,拍照录相,留下美好瞬间。一看时间,整二十一时,既不忍离开,又怕外游时间久了,家人担心,只好经狐狸道、南城路,急一阵,慢一阵,折返回家,悄没声息开灯上床,兴奋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抚,索性拿起手机,敲打成文,记此一游。

(配图与正文无关,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侵权必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73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