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纯净的婴孩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康桥

我们眼中的徐志摩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新月派的主力*。他是风流才子,他的烂漫的文字读后几近眩晕,他的著名的康桥的忧愁能够感染人彻夜不眠。他好像有天生的文采能让最最普通的文字跳起舞来,这舞蹈不仅有浪漫的华尔兹不仅有悠扬的梦幻曲,也有绚烂的拉丁……图片来自网络一路走来,读他的力作《我所知道的康桥》,如同小时候蹚小河过小桥一样,天真纯朴,自然透亮。“从校友居的楼上望去,对岸草场上,不论早晚,永远有十数匹黄牛与白马,胫蹄没在恣蔓的草丛中,从容的在咬嚼,星星的黄花在风中动荡,应和着它们尾鬃的扫拂。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椈荫护住。水是清澈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这是一幅美好静谧的人间图画。《康桥》写于年,那时作者已从剑桥大学回国,当时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可想而知:*阀混战,封建落后,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徐志摩空有报国热血,面对黑暗社会,他只能“作别西天的云彩”。但是,从上面的文字我们看到,灵性的志摩君又是纯净透明的,他有一颗婴孩一样干净质朴的心灵。你且看他“在清明,在傍晚,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原来,在内心的深处,他珍藏着这样的纯净的圣地,我以为这是一种宝,因这宝可以不管人世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图片来自网络我们会认为这何尝不在逃避现实,然而,聪明的我们是否也如作者一样想过:现实本来就不是天堂,生活的内涵不仅有欢乐,更多的是匆忙,枯燥,苦痛,纷繁,复杂。“但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作者这样说。面对窘境和艰难,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徐志摩给我们开出“一张清淡的药方”:“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让尘世的我们回归自然。图片来自网络“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副灵*的补剂。”独处能心静,心静则能透明,透明又如纯净的婴孩。漫步这样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康桥那种沉潜的美,这是一种气质,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从容的气质。我相信作者具有这种底蕴,而不光具有风流的诗人气质。徐志摩年因飞机失事身亡,年仅35岁。虽然他的文章刻着时代的烙印虽然他的文字充满康桥的忧伤,然而他有着强烈的生命的责任感。“人是自然的产儿”,其实他纯粹就是自己说的那样,他就是自然的产儿。《康桥》里所描绘的那种生命的安静是划时代的,不管生命多么匆忙疲倦,人的心灵都是永远的宁静,安详,纯净,透亮。这是康桥的永恒的气质,这也是康桥带给我们的永恒的勇气和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704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