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很远,心中有诗

在童诗创作中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小时候,我爸给我撒了很多个谎。

记得一次,跟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天气太热了,我哭着要回去,但是爸爸还要干农活,就说:等爸爸把这点干完后,回去,我们做一个长长的竹竿,把天上的太阳摘下来给你当球踢,我瞬间激动了。然而每次问什么时候摘太阳,爸爸总说竹子长得还不够长。长大后我把这个谎圆了:要是把太阳摘下来了,那我们第二天不是要摸黑?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思考着,孩子们天真思想,他们的“奇葩”语言能不能被记录下来?这些语言的探索能不能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我开始在班上进行童诗教学,没想到这一举动居然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那童诗到底是什么,童诗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我们如何去教学童诗创作呢?

一、童诗的概念和阅读对象

1.童诗的概念

童诗,百度百科说是“以儿童心理和感情为题材的成人为儿童写的诗”。它必须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出他们朴素单纯的思想感情。

杨照先生在《诗的》里说“少年时在语言里,却尚未习得语言中所有的规则,这种暧昧的位置,与诗的位置,最能呼应。”这让我想起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在起步学习阶段,孩子们表达还不完整,但是对世界还充满无数好奇和幻想的时候,他们是不是经常“语出惊人”。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说“小鸟像花”,可以吗?我们常说“小鸟可爱”,那可爱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很抽象?但是说“小鸟像花”,在这个孩子的眼里“小鸟是美的,像花一样美,小花一样可爱”。这是不是更具体更有画面感,那为什么不可以呢?

这样的“惊人之言”,站在老师的角度,因为要教会孩子标准规范的语言,正确的表达。但这是不是束缚了孩子表达的积极性,我们能不能换种方式对待呢?我想童诗创作便是个好方法。

所以我认为童诗不仅是成人写的,孩子才是天生的诗人,孩子自己写的诗才更是童诗,只要具有童真的思维、站在孩子角度写的诗都可以是童诗。

2.童诗的阅读对象

童诗不一定只是给孩子读,就像《小王子》一样,是一部大人和小孩都可以看的童话。

当我们读到“我有世界上 的口袋,能装下无数感情,傲慢,偏见,伤心,生气,它就是我的胸怀”,难道不为此感慨孩子们的胸怀?

当我们读到“要是水只有一瓶,它准不够给人民喝,要是瓶子只有一个,装水的瓶子准装不下所有的水。然而一个人,要是他把心灵的善良分散给大家,那就到处都会有光明的光,就像干净的水一样。”难道不会去理解孩子们的善良?

这些诗是我们班十岁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创作的,我想这样的童诗大人也是值得读的。这种篇幅短小的,在读的过程中获得某种审美趣味或情感力量,同时又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共鸣,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创作欲望的诗,我想都可以是童诗!

二、诗歌的力量----尤其是对潜能生的积极作用

1.诗歌这种短篇幅文章是潜能生的福音

孩子对语言的掌握不够娴熟,恰好是他们能够写出令人惊叹的诗句的先天优势。原因无他,在于少受语言规则的约束,敢想也敢写。而这,恰好能造成语言的新鲜感,带来诗句的陌生化效果。

诗歌不需要写很长的内容,所以班上的孩子们 时间是愿意去尝试,这是和作文课完全相反的。诗歌也不需要写很长的句子,让潜能生也有参与的劲头,他们表达能力欠缺,说不了完整的长句子的时候,他们可以说简短的。

这样,他们的表现欲充分激发,立马举手。比如班上那个同学们都担心的孩子在诗歌课堂上居然举手说:“我有世界上 的水池,什么鱼都能装下,它就是大海。”那个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女孩说“人生就像一场梦,梦了一场又一场,然而啊,然而……”那个表达不清的孩子说“脚不是诗,脚气才是诗。”

2.潜能生促进优等生更加进取

当潜能生也参与进来后,班上成绩 的学生不安分了,他们想要写得更好,所以会更加认真思考和组织语言。我们班的写作高手说“太阳就像弟弟的溜溜球,一收就是晚上,一丢就是白天。”有人立马接上“地球是我的足球,踢一圈是一天,踢天是一年。”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想法。

一个孩子爸妈常年在外,她说“手机!一个拥有魔力的盒子,让所有人为他着迷,对他爱不释手。我多么想变成他,让爸爸妈妈天天抱着我。”

一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他说“妈妈骂我时,三分钟如三天;看电视时,24小时却如24秒。”

一个孩子平时热爱看书,性格温和内敛聪明,她总结《三月桃花水》“朝霞桃花水中旋,水声应和伴响鸣。麦苗低语偷谈心,燕儿翅上裹白云。垂柳披发如烟雾。河边姑娘捧红莲,溅起水花瓣瓣飞。”

3.爱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在写诗的过程中,他们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所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hy/3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