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清明节,早晨祭扫毕,一人到外面逛一逛。
我先到青山关附近的小堡城子。这是一个明代边塞的一个驻*城堡。汉字读音复杂,“堡”有三个读音,bǎo、bǔ、pù,按照词典解释bǔ是有城墙的村镇,所以读bǔ音是最合适的。由于民间口语读法,造成谐音、转音,当地的人们读作bo音轻声,叫“小卜城子”。
为什么明代在这里筑城?因为明代时这里有一条越长城南北通行的山僻步行小道,恰在横山两山峰的微凹处。明初设置了寨口,明弘治十三年间在寨口山脚修建石城,明正德十三年十一月后,横山寨口关闭,石城归并到青山关管辖。
这次到小堡城子是专为看石城遗迹。残墙犹存,城址轮廓还能见到,一座傍山而建不太规则的小石城。从明代初期设关,到中期建石城驻*,到闭关合并到青山关,横山寨堡经历了一番历史变化,但这都是当时根据防守和整合*事资源的需要而为之。照片
以前,曾经几十次到过这个村子,那时对考证历史没有兴趣,也就没有考察过石城遗迹,其实它就在公路的对面,隔着一条窄窄的河沟,以前却熟视而无睹。兴趣是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而培养了爱好。
离开青山关,出关经过宽城县域,到青龙县域,在王厂地方堵车,到了八道河镇已经是中午,小店吃了一碗面,从冷口进关,到冷口东山寻找明代嘉靖年间的摩崖石刻。
以前的一年夏天来寻找过,柴草茂密,从摩崖的旁边走过也没有发现。这次春草初芽,便于发现,很快找到了。准确的地点是:冷口关城东门正对的一处平整的山崖壁上面,之间隔着沙河。
摩崖文字:“明嘉靖庚申三月,虏自云中来,窥滦东。率六镇兵御诸冷口关。念八日,虏遁。翌日班师。总督三镇*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灵宝许论题。”
摩崖石刻是明代嘉靖年灵宝许论亲自撰文书写,然后命人凿刻于崖壁上。他主要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以为传之后人,次之是记录战事,但对战事有夸大的成分。许论当时的官职是以兵部尚书衔担任蓟辽保定总督。
云中古郡地名,在这里并非实指具体地方,而是泛指古代蒙古族居住的北方。窥滦东,具体指出是滦河以东。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此时滦东并没有发生摩崖题记那样大的战事,虽然北族有入侵的意向,实际并没有大规模的具体行动。
《明实录》有这样的记载:“嘉靖三十九年三月戊子,虏酋都把儿、辛爱等拥众数万人,以属夷影克辈为乡导,入寇一片石等关。参将佟登、游击胡尧勋、提调指挥谷承功及戴罪守备牛相等师,兵御却之,出关追至芝麻湾而还。捷闻,兵部请录登等及,总督镇巡官许论、张玭、张承勋、永平兵备副使温景葵等功。得旨,升登、尧勋、承功各一级,相准赎,论等各赏银币有差。”
北族入侵一片石等关口,佟登、胡尧勋、谷承功、牛相等*官带兵打退了入侵者,并且出关追击到芝麻湾。胜利的消息报道朝廷。朝廷论功行赏,总督许论、巡抚张玭、总兵张承勋、兵备副使温景葵等人,根据功劳等级,分别赏赐了银币;参将佟登、游击将*胡尧勋、提调指挥谷承功提升一级官职,戴罪参战的守备牛相免除罪罚。
明万历年间的《卢龙塞略》记载嘉靖“三十九年三月丙辰,把都、辛爱等,为属夷勾影,犯一片石。参将佟登御却之。丁巳出山海关,游击郭琥等追缴至芝麻湾,救回辽俘千余口。许论在冷口关,虏退立石关东山记之。”
《四镇三关志》载:嘉靖“三十九年,东虏犯一片石、山海关;复犯冷嘴头,西虏犯河防口、神堂峪,官*御却之。”而“冷嘴头、河防口、神堂峪”虽然都是许论管辖范围之内,但并非许论摩崖题记的“滦东”范围。
第二年的嘉靖四十年,许论被免职听候勘论,杨选接替了他的职务。
看完冷口明代嘉靖年间摩崖石刻后,又登上了冷口关城墙东南角。杏花正盛,梨花初开,住户菜园里的菠菜油绿,隔年的羊角葱直挺精神。
离开冷口后,又到了石门子口城堡,白道子口城堡遗迹进行简单地探寻,后返回家里。
缅怀、踏青、游玩、考证,结束了春天里的清明节的一天。
春景美好,寻古堡,看摩崖,高兴,学作《清平乐》一首:
垂柳新绿,岸下春水碧。风动有痕无限意,轻漾波光几许!
古时边塞山川,清明时节游玩。寻到摩崖古迹,春水春柳同欢。
见闻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