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铁齿铜牙纪晓岚,寻找春联的前世今

《铁齿铜牙纪晓岚》相信大家都看过,讲的是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和大贪官和珅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这天,乾隆皇帝在和珅、纪晓岚和小月的陪伴下,到杭州游玩。当他们在西湖玩得正开心的时候,遇到了漂亮的才女苏卿怜。苏卿怜受义父王亶望之托,要把名画《清明上河图》赠送给皇上。苏卿怜皇上就出了传说中的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来考验苏卿怜。苏卿怜也很争气,机智地作出了一副下联:炮堆镇海楼,这也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大学士纪晓岚思索一番后,给出了“炮镇海城楼”的回答,在造诣上更甚一筹。苏卿怜知道之后,更加敬重纪晓岚的才华和学问,并送给纪晓岚一个荷包。剧中乾隆皇帝出上联“烟锁池塘柳”,被称为是千古绝对首推。这五字将“金木水火土”包含其中,也就是“五行俱全”。简单的五个字,描绘出了一副烟雾弥漫、绿水清波、垂柳环绕的画面,实在是超凡意象,也是绝佳意境。《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1、千古绝对的秘密这个绝对最早出自明朝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其中两首为《柳波曲》(二首):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墉柳。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陈子升自己给“烟锁池塘柳”对出了“灯垂锦槛波”之后,他觉得还差点味道,于是又写出了《续作锁柳销鸿之曲》: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这里的“烽销极塞鸿”很有意境,但“烽”和上文中的“灯”“烟”都是“火”,他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又作出《又续锁柳沈灯引》:烟锁池塘柳,钟沈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钟沈台榭灯”和“烟锁池塘柳”意境相对,在五行之中也没有一个重复的,陈子升这才满足。这个千古绝对也是对得一波三折,但也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字一句磨出来的,给它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让人们对它更加推崇。2、特殊的对联——春联的前世今生春节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联则是春节在门户上张贴的祈福祛灾的对偶文字,也是中国新年特有的庆祝方式。春联最初起源于桃符,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据《宋史·列传·世家二》记载,后蜀主孟昶写下一幅桃符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字面意思上看,“纳”是“享受”的意思;“余庆”指的是“先代的遗泽”。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副对联的出现,象征着桃符开始向春联演变。桃符从此之后,春联在史书中的记载也多了起来,比如北宋著名改革者王安石写作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明末清初,还有一位安徽秀才陈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却在春节时写下这副对联:功名事业文章今岁已无望嬉笑悲欢怒骂明年可再来这副对联既有自身落榜的悲愤,又带有话语间的幽默,表达自己的释然与志向。由此可见,春联是一种集思想、诗歌、造型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寓意。尤其是春联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传统习俗中不可替代的一种美好形式。一方面,它是历史和时代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血脉传承;另一方面,它也是亲情和年味的载体,表现了人们祈福消灾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net/afhgx/905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3